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在社交网络上,和AI一起拦截自杀者

07-18 IT文章

在社交网络上,和AI一起拦截自杀者

文/叶眉 现为心理咨询师  编辑/崔玉敏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

一位计算机教授计划通过AI机器人,在茫茫网络上捕捉轻生者留下的只言片语,并组织志愿者进行前端的网络干预。这套体系尚未完备,就开始接到一个又一个轻生者的讯号。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第 472 个故事

故事时间:2018-2019年

故事地点:荷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

深夜10:00到2:00,是使用手机的高频时间,也是人情绪相对脆弱的时间。

微博树洞的留言更新进入活跃时段:“工作熬不过去了,我准备跳楼”。“有没有去烧炭的,我们一起”。“我真的想离开了,唯一怕的,爸妈伤心”……

轻生者在此发出信息,对人间进行最后告白,如同最后的呼救。每一句,都让人心惊肉跳。

2019年5月,北京时间22:00,荷兰16:00。树洞机器人004号在树洞行动救援群中自动发布当日的树洞搜索报告,群主黄智生随后贴出10个重点救援对象,群内泛起涟漪。在线队员使用自己的微博小号,点开轻生者微博,关注后发出私信。新一轮的救援行动展开。

彭彭是这个拥有222人的群救援队员之一,已参与过30多次救援行动,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18年夏天。当晚,AI机器人发布的高危预警微博中,一位男子称:自己正在一家宾馆,准备马上烧炭自杀。

几位在线志愿者在微博上私信对方,对方都未回复,彭彭在微博中私信他时,说出他的名字,直抵核心:“请你停下手上的事情!”

男子口气警觉:“你是谁???”彭彭后来才知道,他的职业对人的隐私极为重视。彭彭能找到他,唤起他的职业敏感。

彭彭回:“我和你确实素不相识,我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做。不管抑郁、天灾还是人祸,除了死亡这个A选,你还有B、C更多选项。” 又问他在哪里,为什么自杀。

男子开了口:朋友要投资,他贷款数十万加入,出了问题。还款期限逼近,债权人各种威胁。

彭彭问:“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都去死吗?殡仪馆不闲了。”

男子说自己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职业公信力强,一旦被举报,说不定会被列入公职人员黑名单。他不敢上班,无法面对家人和朋友,也不敢回家……

见对方提起家人,彭彭立即切入:“你在乎爸妈?”

“怕他们受不了……”

彭彭迅速追问:“你想没想过,他们真正受不了的是什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停顿许久,没有回复。彭彭判断对方意志松动。至此,干预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导致自杀的真正原因是轻生者当下的困境。她开始和男人一起分析解决方法,谈论许久,男人说家中有房子,不过产权属于父母。彭彭分析,或许可以抵押出去缓解目前的危机,之后慢慢再想办法。男人的情绪渐渐稳定,说先不自杀了。

彭彭舒了一口气。从联络到他干预成功,用时1个多小时。

彭彭是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科研之外,她已出手救下来三十位陌生人,都是处在自杀最高危级别的年轻人。彭彭的学生年轻人居多,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看到年轻人想要轻生,“无法不伸手”。

彭彭是树洞行动救援团队最早加入的志愿者,刚开始救人时,彭彭没有现在淡定、老练。2018年4月28日深夜,彭彭第一次参与救援。近午夜,一位队友在微信群里说,抓数据时,在某个大的微博树洞里,看到一条五一烧炭自杀的信息。隔了一阵,一张割腕的照片被发到群里。群里一阵惊呼,彭彭不忍目睹。

当时,AI机器人还没有研发出来。队员们决定施救,靠人力在网络上打捞分析。

艰难搜索后,他们找到轻生者的手机号码,面对全然陌生的数字,彭彭心中不安,犹豫着要不要发信息,镇定情绪后,她编好一段文字,试着按了发送键,“姑娘,有什么过不去的,等过了今夜再看……你有什么难处,随时可以跟阿姨说说,我是很关心你的陌生人,是一位母亲。”

隔了一会儿,对方回复,谢了她的关心,并说自己好受一些了。

不止一人往那个号码发信息,彭彭没想到对方会回复。她马上截图发到群里,告知大家女孩暂时安全。

这次救援是她和队友的处女救,也开启了通过树洞捕捉轻生者信息、而后展开救援的树洞救援行动。

传说中,对着一棵大树的洞穴,倾吐完心事,再用泥巴糊起来,能永远封存这些秘密。这被称为树洞,象征一个秘密的说话处。社交网络上,自杀者留下的微博评论区会形成类似的树洞,情绪不稳定或有轻生念头的人在下面留言,有的树洞留言高达150万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