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出海之遇阻日韩:三星太强大,日本比韩国容易“攻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甲方研究社(ID:jiafangribao),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今年6月14号,小米在韩国举行小米9韩国上市记者会,宣告小米正式进军韩国旗舰机市场。
耕耘韩国低端手机市场数年之后,小米终于决心将自家旗舰级产品带到韩国市场。共上市两个版本:64G和128G版,售价分别为59万和6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440元和3730元。
因与三星、LG等本土品牌旗舰机型价格有相当大的差距,小米借此举正式将旗舰机性价比之风烧到朝韩半岛之上。
在隔海相望的日本,OPPO在18年1月宣称进入日本市场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布局。不仅在横滨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且在11月正式发售自家旗舰Find X,好评如潮。
华为在日本市场却时常遭遇阻力。今年初日本市场被针对,推迟在日本市场推出自家旗舰P30 Lite。但这改变不了华为在2018年首次进入日本市场份额前五的事实。
华为在欧洲称雄,印度非洲皆榜上有名,但在日韩,经过数年奋战,才终究留下了一席之地。
国产手机品牌在全世界近乎横扫之时,却在日韩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发达国家土地上,经历了起起浮浮。当初败走麦城,如今,还会卷土重来称霸这最后一片土地吗?
固执的韩国市场
韩国,深深烙印在他们民族骨子中的,就是忠诚和偏执。
对本国品牌和产品的偏执和忠诚,使得韩国几乎成了外资品牌难以攻克的东方土地。
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对亚洲主要市场的消费者进行了品牌忠诚度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消费者的国民品牌忠诚度高达60%。而邻国日本则高达68%。
与之相对的,则是中国大陆消费者仅45%的国民品牌忠诚度。
植根于朝韩半岛,多山沿海的布局,难以依靠别国资源,让韩国国民在国家成长中一直保有自信心。1960年之后,韩国政府推行 “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以本国产品为基点,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也正是这一战略,使得韩国国民以自主品牌为豪。
与其说韩国是个固执的国家,不如说是更偏向于极致团结的国家。在1997年金融危机时,韩国国民甚至大批量捐出藏于民的黄金以支持国家。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发达国家,韩国智能手机市场十分成熟。韩国人的“身土不二”精神,让其它手机品牌在韩国市场难以发展。
而第二个难点,则是三星和LG这两个韩国的巨无霸。
韩国国内手机市场三大巨头:三星,LG,泛泰。三星牢牢把控着超过50%的韩国市场份额,LG占据着20%。而泛泰由于在近期受到苹果的冲击和综合实力不足等原因,市场份额已经跌至谷底,但三家品牌市场份额之和仍然是惊人的接近80%。
三星的Galaxy和Note系列,以及LG的G系列正是长期占据韩国旗舰机市场的头牌。外资品牌想进入韩国市场,一直徘徊在中低端市场。这一现象,直到苹果进入韩国市场才发生了改变。
据Strategy Analytics统计报告中表示,从整个2017年的数据来看,三星、苹果和LG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6.2%、17.7%和17.4%。
而据韩国新闻网站KoreaBoo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或者设计领域的员工认为iPhone比三星手机更好。对新事物和新精神比较容易接受的学生群体和设计创意人员,是iPhone打开了市场的突破口。
如今在韩国30岁以下年轻人中,很多人已经倾向于将苹果作为首选。在学生和设计师类人群中,苹果的首选度已可和三星平起平坐。
苹果进入韩国市场数年,结果只有三星凭借自家旗舰机型维持高水准,仍然保持份额稳定。而以往的老二LG,则由于G系列和V系列的“掉队”表现,青睐度已不如以往。在2017年市场份额已被苹果超越。而泛泰更是已经跌落到2%份额。
苹果虽然创造了奇迹,但在三星持续高水准表现和LG的后追之下,市场份额似乎也已停滞不前。
固执的韩国市场,究竟还留有多少机会给国产手机?
裂缝丛生的日本市场
从国民品牌忠诚度上来看,日本相较于韩国更钟情于国民品牌。但这一现象在手机行业却不尽然于此。
日本国民对于手机的选择,第一要素是实用务实,其次才会考虑其他因素。加之本土手机品牌的没落,使得外资品牌进入日本市场相比韩国更加容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