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商业变现的无边脑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张小墨
清晨,呼唤小爱同学,当小爱同学(小米智能音箱)没有回答:“我在”,而是口吐演唱会广告的那一刹那,我都惊呆了……自家买的音箱都“叛变”了,商业化的路子“狂野”的很嘛。
我们可以理解,产品生存与公司发展都需要商业变现能力,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天然的公益组织,但是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存在平衡点,就像一对需要相互克制的恋人。
至于商业变现,则有很多方式,比如:增值服务,如会员、游戏皮肤等,再比如电商导购、内容分发、硬件销售与线下服务等等。而小米音箱的尝试,则是最主流的商业变现方式:广告。
商业化产品经理与运营人员,为完成商业变现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的脑洞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
商业变现的几个脑洞
在互联网资本“寒冬”的季节,真真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越是狭小的操作空间,越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商业变现的方式正是如此。
1. 意想不到的声音
小米音箱的开机提示语更换为广告,之所以会让人诧异,更多是因为用户会产生已购硬件设备还被他人操控的“恐惧感”。
相比之下,哈罗单车的开关锁提示语就玩的更漂亮了,甚至让人拍案叫绝。
哈罗单车除了提示用户出行安全与车锁状态,最长可以播放一分钟时长的语音。在开关锁时,进行定制广告推送,不仅不会引起用户反感,还开启了共享单车新的商业变现之路。
请输(哈罗单车智能锁,From:哈罗官网)入图说
这个场景是可以深挖的,根据用户在平台过往的骑行时间与路线进行地点标注,住所、公司以及吃喝常去之处,皆可历历在目,结合用户本次骑行区间,进行本地服务定制语音广告的推送。
怎么样?精准、直接、“拳拳到肉”的推送方式,是不是很有想象空间?
2. 意想不到的位置
产品经理大多都不愿意损害用户的使用体验,却又不能不进行商业化设计,于是很多用户高频操作的角落,被“埋伏”下了彩蛋。
App下拉刷新loading,当下拉动画,忽然变成一句广告语,还挺惊喜……
今日头条App
下拉刷新的“推荐中”动效,随时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广告展示窗口,对用户的操作影响堪称无痕,不过要说到“物尽其用”,那不得不提知乎。
知乎,这个知识问答社区的商业化除了知识付费,还有花式推送的广告,尤其是这个“更多”弹窗中的广告:
知乎App
这些高频且隐蔽的角落,都是可以挖掘的“金矿”,各家公司也大都没有竭泽而渔,而是在选择性的使用,好牌面怎么能一次都打出去嘛。
3. 意想不到的方式
说起方式的意想不到,不得不提2018年的经典案例:微信小程序游戏“跳一跳”。
网传“跳一跳”最火热的那段时间,一个小格子500万,甚至传出耐克2000万签约的消息,这样的商业变现不仅没有损耗游戏本身的可玩性,甚至因为有加分等buff从而增加了游戏乐趣。
此类过关式的游戏,十分适合商业化,尤其是“跳一跳”跳桩的设计,本身就存在商业化的便利性,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本身就具备某种基因,这也是能够做到“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原因。
为产品创造变现途径是从业者的本分,不过这样的探索需要有一把尺、一杆秤,不能随意的越过边界。
商业变现的边界
互联网行业的商业变现方式相对多元化,不像实体经济那样依赖买卖差价模式,但是商业变现的边界究竟在哪呢?
纸面上可能没有答案,但是我们有两个可供参考的平衡点。
1. 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
“生于拉新,死于留存”,这是很多互联网产品的写照。
这一过程中,有些产品是没找到商业变现途径,有些产品是因为过分追求商业变现而损害了用户体验,并因此被超越、被扑杀。
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了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的四个支柱:
A、友好
不要影响用户的操作主流程,比如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添加广告,这就是一个极度不友好的行为。
上面介绍到的案例,就几乎都没有损害到用户的操作主流程,也就是没有影响用户原本想要做的事儿。
B、准确
把用户想要的给到他,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推送。
把合适的广告,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推送给合适的人,这就是准确。
基于用户的历史操作记录,结合平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进行预判,不过这也会引出第二个平衡点的问题:用户隐私。
C、克制
克制比友好更进一步,在不影响用户操作主流程的基础上,我们知道了用户想要什么,但是我们不会肆无忌惮的弹弹弹,而是克制的给予。
就像是对自己的恋人,深爱着ta,却不会让ta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压力。
D、颜值
颜值即正义,克制地给用户所想,让用户惊喜,还让用户欣喜。
惊喜是看到想看的,不反感,欣喜是看到想看的,还漂亮或帅气,广告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搞出点艺术的气息。
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抬高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利益空间。
2. 商业变现与用户隐私的平衡点
有句话:当一个线上服务是免费时,你就不再是顾客,而是产品本身。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