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赴美留学第八谈:为什么说出国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 | 独家专栏

07-22 IT文章

赴美留学第八谈:为什么说出国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 | 独家专栏

6月末,高考分数出来了,几家欢乐几家愁。

虽然大多数省市已经采用了平行志愿的填报方法,避免了过去报志愿失利后“掉档”(过一本线,由于志愿填报问题直接掉到二三本)的惨剧,然而在这场几乎是一生一次的大考中,由于紧张或准备不充分的考生大有人在。

“一考定终身”听来让人心惊胆战,不少高考失利考生的家长往往希望通过把孩子送出国,扳回一城。

然而高考失利后的出国,真的有那么好吗?

过去二十年,我在中美都有很多年教学及申请经验,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包括两个重要又常见的错误概念:

首先,高考失利后出国有利有弊,绝非一个简单易行的补救方案。

高考失利后出国,可以分为这三大类:

完全放弃国内学业,在国内过一年间隔年(gap year),专心准备申请

完全放弃国内学业,来美读语言,并衔接到大学

直接来美国读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2年之后达到GPA要求再转学

赴美留学第八谈:为什么说出国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 | 独家专栏

上面我列出的三大类,是高考后出国最常见的选择,可他们的劣势也都很明显。

第一种状况,选择间隔年,然后专心申请。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觉得,我都花一整年的时间好好准备了,还能没有好结果?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伪逻辑————时间并不代表高效。

很多高考失利的孩子,自制力方面往往不够强,假如这一整年的时间给到孩子,没有督促、没有紧迫感,荒废这一年之后,别说申请了,未来的学习生涯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好处也有,就是时间比较宽裕,也不需要像第二、三中选项一样提前到美国,不会在这些时间段中带来额外的花费。

第二种情况,读语言然后衔接到大学,这是我觉得还不错的一个选择。读语言往往比较快,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软着陆”,既能提前熟悉美国的学习、生活,也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第三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有一些相似,但是社区大学也需要上课,之后是按照转学的方式来进入大学,可能没有读语言“软着陆”的程度高,学生也是直面很多在美国读书的挑战。不过好处是在社区大学修的一些学分也许能被大学认可,转学后可以少上一些课程。

赴美留学第八谈:为什么说出国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 | 独家专栏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小众的选项,比如在国内上大学然后转学到美国,或是在四年制大学以外的:在国内上完大学,毕业后申请国外研究生等等,其中前者难度很大,后者的融入程度、对语言和能力的帮助等等跟在美国读本科差别很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暂时不做讨论。

而上文提到的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势,家长需要按照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和选择。我会在文末给出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建议。

其次,我还想谈的是,出国这件事,其实从来都不是、如今也越来越不是高考失利的备胎,而是一个很多人都在尽早准备的大项目。

我认识一个孩子,一直在国内念国际学校,早早地就定下了常青藤盟校的目标,在她高中时期,每个寒暑假都在各国奔波,参与大学教授带领的研究实习,参与奔赴南美的海洋保护项目实习,参加加拿大的机器人国际比赛等等。对这类孩子来说,可以说高考才是“备胎”,仅仅是一种体验。现在北上广深乃至各大省会城市很多学校的出国预科班里的学生同样如此,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赴英美加等地留学。

虽然高考失利出国和这些原本就准备出国孩子的时间表不太一样,但是究其根本,为出国做准备主要在于这五个方面:

  • 语言的准备:语言上的准备指的不仅是口语、单词等,而是跟美国教育的同步,比如看小学的必读书目、必读项目、必选课程等等。在语言能力方面,如果能和美国K12(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12年基础教育)同步,孩子在赴美读大学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更快地适应全新的想学习环境。

  • 独立能力。出国前,需要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毕竟到了一个陌生国家后,有很多选择需要孩子独立去做,而这样的能力才能保证大学生活能够顺利开展。

  • 临行培训。其实国内现在也有不少针对国外生活的“临行培训”,我们一般会从安全意识、生活常识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提前准备。做好软着陆。

  • 提前调查要去的地方,充分考察。“调查”在这里的意思不是查查百度,而是从可靠地信息源全面了解学校的综合信息、所在区域的具体特点等等,最好是家长能够陪同孩子真正来美国走一圈,对于当地的环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通常会给家长提供一些更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信息。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