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首次超过乔布斯,小米登世界500强,成最年轻上榜企业
文 | AI财经社 游勇
编辑 | 张泽
7月22日,《财富》杂志发布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成立仅9年时间的小米集团成为最年轻的上榜企业,排在了第468位。小米最近喜事频频,本月中旬,小米正式搬入了上地的新家,投入52亿元盖了8栋大楼,实现了“北漂买房”的夙愿。
相比之下,腾讯登上世界500强用了19年,阿里巴巴用了18年,小米只用了9年,发展速度让人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有意思的是,世界500强榜单又细分了55个行业,小米在互联网服务和零售类别,与亚马逊、阿里、腾讯在同一阵营,而没有和苹果公司(计算机和办公设备)归到同一类。这也意味着小米的互联网属性逐渐得到主流的认可。
此外,去年财富500强的“互联网服务与零售”企业有6家,一半美国企业一半中国企业,而今年小米的入围,让总数达到7家,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在数量上超过美国。
小米速度:成立9年进世界500强
“小米速度”不仅与“风口有关”,更与雷军在手机行业率先引入互联网模式有关。
2010年4月,北京银谷大厦,喝完小米粥的雷军正式开始了小米手机的创业之旅,当时加上前台,小米总共也才13个人。而包括雷军在内,大部分人都未直接从事过手机行业,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到雷军的初心和野心。
雷军是那个被风口吹起的人。雷军正式进入手机行业的2010年,正好是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前夜,也是3G向4G过渡开始的年份。在此后几年,4G智能手机的需求处在井喷状态,手机供应商的格局发生巨变,踩在了风口的小米开始了爆发式增长。
而在这个变局中,小米不走寻常路,开创的一系列新的研发模式、营销模式,让小米脱颖而出,并成为其他企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小米走了一条“先软后硬”、用户参与的路线。2010年,小米发布了MIUI,打造了米粉社群,积累了一批原始用户,这些忠实粉丝不仅成了第一批购机人群,还是第一批参与小米设计的群体,在与粉丝的互动中,小米发布了第一款手机。
2011年8月,小米第一款手机在北京798发布,起初还担心人坐不满。而当雷军提前10分钟到达发布会后发现,他已经挤不进去了,全国各地赶来的“米粉”把发布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当雷军公布1999元的价格时,现场所有人都在疯狂鼓掌。这种场面几乎伴随着小米之后几代机型的发布。
小米还开创性地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在此之前,手机的销售主要为运营商渠道和线下渠道,而高效的线上渠道,让当时昂贵的智能手机实现了高性价比,小米手机立刻受到了用户热捧,尤其是年轻用户。
根据小米集团披露的招股书,小米手机在2012年,也就是第一款手机发布后的第二年,出货量就达到了712万台。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6112万台,并首次站上了出货量榜首位置。小米在保持着各项成就的记录。而市场的火爆,为初次进入手机市场的小米,还赢得了供应链的重视。
与小米手机的销量速度比起来,小米令人恐怖的还有融资速度。2012年6月,刚成立两年的小米宣布完成C轮2.16亿美元的融资,彼时估值达到40亿美元。更令人咋舌的是两年后的2014年,小米再次获得11.34亿美元融资,估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50亿美元。
但这种光环和荣誉很快遇到了麻烦与困境。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未能完成预期。到了2016年,小米跌入谷底,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下滑。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开始失灵,而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线下打法成了新宠。
雷军开始亲自接手手机部门,加快对线下的补课,到各地调研,筹建以小米之家为代表的小米线下体系。2017年,小米终于触底反弹,重新走上正轨,再次站稳了手机第一阵营,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完成从谷底逆袭的科技企业。
2018年小米集团成功在香港上市。雷军在招股书的董事长信中写道:“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我们的使命是,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年后,小米正式登上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小米仿佛坐上了高铁,沿着既定的轨道高速前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