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粉丝逆袭,更证明了蔡徐坤的价值
过去一个周末,大叔学了一个新词:夕阳红粉丝。
特指那些年纪到了中年,曾经也疯狂追过某位明星,但仅限于买个专辑和海报,看个演唱会,现在却完全不会在微博为明星打榜的老粉丝们。
形容的很贴切啊,大叔就是这样一个夕阳红粉丝,高中就开始拿着复读机听周杰伦,会唱周杰伦前三张专辑的每一首歌,直到今天要写这篇文章里,我才发现,原来周杰伦没有微博,人家只玩instagram……
我估计好多夕阳红粉未必知道这个呢,也再次印证了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准确。
大叔看了不少评论,都在谈对错或者输赢,我们换个视角。既然咱们是专注聊公关的,那就从甲方视角去看看这件事:到底粉丝的价值是什么?又该如何评估?
大叔曾经在甲方亲自操盘过几个明星代言的案例,其中一位是在微博上非常火的一线明星,所谓真正的“流量明星”。彼时,几乎所有流量明星都给竞争对手包圆了。
所以,我们当时就很珍惜与这位明星的合作,因此,也与其粉丝有较为深入的沟通。当然,更直接的目的是希望粉丝能多买点产品。
当时,大叔就发现,“粉丝应援”是一件非常非常专业的事,不仅需要专业化团队的组织,从微信、QQ到微博再到其他社交平台,可以迅速组织一群粉丝的力量进行扩散,而且最关键的是执行力和有钱,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跟在前线打仗一样,守护自己的爱豆。
大叔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是,粉丝对自己爱豆的商业价值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他们更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应援行动,包括不限于转发与代言相关的微博、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甚至冲到代言品牌的官方微博下面积极互动等,希望向商家展示其爱豆的商业价值,从而为爱豆争取更多的商业合作。
哪怕企业做的营销案例很硬,只要为了爱豆好,粉丝们都会尽全力去应援。反过来,如果商家做了有损爱豆商业价值的事,粉丝更是会站出来坚决抵制。
最近两年,比较有名的案例是张艺兴粉丝寿手撕华为nova,当时在微博上闹得很大。
其实就是华为nova与张艺兴的代言合同到期了,然后呢,华为nova官方发了一条微博,贴了一个标签是张艺兴成为华为nova“首位合伙人”,张的粉丝一开始很开心,从代言人变成了合伙人,那起码不是有股份了,当上了老板?谁知道,华为官方一系列模棱两可的回应,开始忽悠粉丝。
几天之后,华为nova官宣,易烊千玺成为全球首位代言人,张艺兴的粉丝看到之后怒了,于是就有了这次粉丝发起的手撕甲方品牌的事件,并在全球的社交媒体开始发起#华为请尊重张艺兴#的话题,并登上了很多国家的热搜。最终,张艺兴工作室贴出结束合作的声明,才平息此事。
彼时,大叔就留意到,粉丝在保护爱豆商业价值上,可谓不遗余力。一位粉丝在怒怼华为的文案中专门写到:
“伤害他的商业价值,又误导粉丝购买?粉丝经济,粉丝冲谁消费,大家心知肚明,之前让粉丝砸锅卖铁买的是你们,现在瞧不起粉丝购买力的也是你们……只求不再捆绑,好聚好散”
很快,张艺兴成为了三星手机代言人。
从这个维度,我们回看蔡徐坤的粉丝,实际上,逻辑是一样的。
因为打篮球视频被鬼畜恶搞,蔡徐坤粉丝退出B站。
这群粉丝是完完全全的网生一代,他的爱豆更是靠着网络票选而出道的,他们当然对微博等各大平台的数据刷榜业务都轻车熟路,因为这在他们眼里,就是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应援行为。
当然,除了熟悉游戏规则,投入也是真金白银,据说粉丝已经为蔡徐坤花了上千万给微博“充值”。
大数据时代,不仅造就了阿里、腾讯、百度、头条、大众点评、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深入到一切事物的评价体系之中,一个新闻事件的话题量,短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数,每天的热搜,一个app的活跃用户,一个微信号的粉丝量……等等,前几天,一篇自媒体kol粉丝数+报价的文章都能10万+,李佳琪一条广告的收入相当于你10年的薪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明星的影响力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似乎习惯了,也更乐于用大数据去评价和衡量一切事物。
蔡徐坤的粉丝,只不过是一个游戏的玩家,一个评价体系的参与者,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应援,仅此而已。
当然,就没有更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