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拿下华为后,又拿下苹果!这家中国公司成三星最忌惮的对手

07-24 IT文章

null

天下网商记者 徐艺婷

7月初至今,京东方的股价迎来了一轮上涨。从7月9日的3.51元径直涨到了7月17日的4.35元,九天的涨幅达到了23.9%。

究其原因,原来是“日韩相争,京东方得利”。

7月4日,日本政府限制对韩国出口用于半导体、OLED领域的三种核心材料,它们分别是用来生产电视机和智能手机显示屏的氟聚酰亚胺、生产半导体的光刻胶以及高纯度氟化氢。

日本大约控制着前两者90%的产量和后者70%的产量。这意味着,此次限定将对韩国三星和LG等主流企业造成打击。

null

目前,除韩国外,全球生产OLED屏幕的多为中国厂家,尤以京东方为首。此番限韩,自然利好京东方。

根据IHS Markit数据,2018年,京东方显示面板总体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液晶显示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5%。同时,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主流产品市场占有率全面达成全球第一。

在显示屏市场,京东方显然已经成了三星的头号对手。

让三星更担忧的是,包括苹果手机在内的大量订单,也正被京东方抢走。

成立26年的京东方,一路都在“烧钱”的骂声中走来。时至今日,终于赢得掌声无数。但日新月异的科技行业,潜伏的危机沙沙作响,前路依旧艰险无比。

从“774厂”到京东方

如果说京东方属于厚积薄发,那它的前身北京电子管厂,则属于“少年成名”。

北京电子管厂代号774厂,于1956年建成并开工。建成之初,就拥有最先进的电子管制造和研发设备,以及全国的先进人才。

它曾大量生产收讯放大管,也曾是国内最早的半导体公司,生产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集成电路。

null

1980年代,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新技术频频引进,军工不断缩编,774厂逐渐没落。

日后执掌京东方数十年的“一号人物”王东升,正是在此时进入774厂。

王东升来自浙江东阳,初中毕业后即下乡,后参加过建筑公司的建设。待高考恢复,他考上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习财务,毕业即被分配至774厂。

1983年,26岁的王东升被提拔为财会处副科长,五年后成为副总会计师。又四年,王东升眼见企业负债累累转变无望,萌生去意。但老厂长挽留,同事也以“让我们的师傅不用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相劝,王东升最终留下。

null

他以“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取消官本位和国企等级制度,鼓励企业领导人出国考察”等作为谈判条件,在35岁的年纪,成为这家万人大企的新厂长。

1993年,在王东升主导下,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公司成立。

王东升告诉员工:“我们只有50%的机会,但如果不做,可能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两个最重要的决定

接下来,王东升做出了最重要的两个决定:发展什么产业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

1994年,传统的CRT显示器如火如荼,遍布所有电视。当多数企业专注CRT时,京东方却成立了TFT-LCD小组,进行液晶显示研究。

彼时,走在前列的韩国,已有三家大企业进入该领域。现代于1988年成立LCD事业部,LG在1990年成立液晶显示器研发中心,三星电子于1991年设立TFT-LCD特殊事业部。

null

三者都历经多年亏损,LG平均每年亏损5300万美元。1998年,三星率先翻身,出货量居全世界第一。至90年代末,液晶显示领域已形成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足鼎力的局面。

今天回看,王东升当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1994年时,液晶就是那个蒙着面纱让人看不清楚但却决定了显示屏领域未来十年胜负的关键因子。

对此,王东升曾表示:“从1947年半导体技术起来之后,电子器件领域的发展,就是半导体技术替代电真空技术的过程。液晶显示是以半导体技术为基础的,为此我们果断选择了液晶显示。”

关于选择的正确性,他没有诉诸运气,而将其归功于“北京电子管厂土壤的滋养,宽阔视野和功底深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前辈”,以及由此带来的开阔思维。

产业方向已经明确,但发展路径还不甚清晰。

当时有三条路:引进、合资、收购。

国家倡导合资与引进,这两条可以最快速地见到成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