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京东“出轨”

07-26 IT文章

文 ✎ 贾琦 李曙光

编辑 ✎ 廖影

明州案又有了新消息。

“霸道总裁强上我”的戏码前后演了10个月,京东股价先后经历了从腰斩到回升,这场闹剧依然在歹戏拖棚。

观众都累了。

有人说,京东股价的下跌,其本质在于刘强东与京东这家公司之间的绑定过深。

但事实上,纵使抛开桃色新闻,京东这辆列车,在行业剧变,主营业务失速,多元化进展缓慢的噩梦下,也已然行驶在了“出轨”边缘。

01

穿不过的周期

在5月10日的2019Q1财报中,京东拿出了一份还算亮眼的答卷。

一方面,常年顶着“亏损王”名号的京东,已经实现了连续盈利,财报显示,净利润为73亿元人民币(约11亿美元),同比增长387%;毛利率、物流费用率等均有不错改善,程度超出市场预期。

而另一边,被京东官方称为“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后第三只巨型独角兽”的京东健康,也于5月份正式从京东零售子集团中独立出来,并宣布获得超10亿元的A轮融资。这些利好消息,都在风雨飘摇之际,给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这一切都掩藏不了京东最大护城河,“电商”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营收增速一直在降。自2016年率先跌破50%之后,京东的营收增速一路下滑,在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该数据更是跌到了20.9%,创近三年营收增速新低。

京东“出轨”

▵ 京东的营收增速一直在降

诚然,这跟大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例如阿里巴巴,在其2019年Q3中,41%的增速也创下两年来新低,并首次跌破50%红线,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但牌风不顺的时候,谁输的少,谁才是大神。

变化总是先于认知而发生的。

去年夏天,拼多多顶着诸多的质疑,在纽约时代广场按下了橘色按钮,创下了电商界最快上市记录。

面对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家伙,人们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电商领域似乎又一次走到了新的升级当口。

过去的一年里,巨头和草根创业者纷纷下场,各显神通。苏宁拼购、贝店、网易推手、洋葱海外仓、有好东西等数百家打着不同旗号的电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京东却进退失据。

同样火热的还有概念领域:社交电商、内容电商、分享电商、社群电商在大概念下还套着小概念,什么“森林式社群模型”、“草原式社群模型”、“游戏电商底色”等等,着实是令人眼花缭乱,而在这里,我们几乎没有听到京东的声音。

如今,传统电商或许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在互联网领域中,没有站在未来的风口上就几乎意味着死刑。

京东“出轨”

▵ 成为京东护城河“电商"增长不在

电商行业升级在即,传统电商的问题在于增速放缓。对此业内人士有很多解释,诸如人口红利吃光了,竞争趋于白热化等,为了走量走口碑以至于不得不将利润率压到极低等。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流量优势不复存在”。

在过去,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店家的流量来源都只是局限于“搜索”和“推荐”。

但用于搜索的关键词是有限的,平台的推荐位更是有限的。随着时间推移,流量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直到卖家店主无法承担。

做买卖,讲究的是地段,追求的客流,对电商来说其本质也没有什么不同;随着获客成本的持续走高,传统电商模式走到了尽头,而京东商城在此大势之中裹挟着,自然也不能例外。

新型电商正是依着这一痛点,强势崛起。

网红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最早符合这一逻辑的是第一代赚不到钱的电竞选手。那时他们与粉丝的交流载体还是“视频”,而他们所谓的电商,也只是卖一些肉松饼和鱼豆腐。

社交电商,社群电商,分享电商,最早符合这一逻辑的大家朋友圈里的微商们,他们言语夸张,刷屏不止,甚至类似传销,但那一批人确实都赚了不少。

依托于内容建立链接进而卖货,或者依托于关系链建立链接进而卖货,这就是新型电商的全部逻辑。

再进一步总结的话便是,不再是买家找店家,而是店家主动找买家。

整个电商的升级,就是“人找货”向“货找人”的转变。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就已经推出了淘宝直播。2018年,淘宝直播“一姐”薇娅全年“带货力”高达27亿元人民币。淘宝直播粉丝数排名第二的 “口红一哥”李佳琦,双十一期间5分钟卖出1万多只口红。

京东“出轨”

除此之外,坐拥众多网红的快手、抖音也在加速电商布局。

另一边,拼多多靠着“砍一刀”,成功盘活了下沉市场中每一个人的关系链,在一刀接一刀中砍出了两百多亿美元的市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