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张双南:民营火箭是政府创新补充,应鼓励多元化
(作者/孙洪)7月26日消息,在2019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简称GMIC)举办期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接受了凤凰网科技的采访。交流期间提到昨日我国民营火箭成功入轨一事,张双南认为民营火箭的出现有利于创新的多元化,可以成为政府创新的补充。
7月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将两颗卫星及有效载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的首个案例。凤凰网在这次历史性发射任务中,也担任了重要的策划角色。
张双南此前曾担任NASA高级科学家,对于民营火箭的成功发射,张双南告诉凤凰网科技:“这涉及到人类创新的欲望问题,人类创新其实是因为人类有好奇心,再加上人类有欲望、想进步、想突破。而政府也支持创新,如果民营企业介入,会加速创新的多元化。政府主导创新,但是某个地方会不会是最重要的,而民营企业家的创新,会跟政府的创新形成补充。”
在谈到国内民营航天创业增多这一情况时,张双南没有从生意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但他认可这一形式的出现。他表示:“在国内,(民营)短期内不会成为一种主导,但作为一种补充也是好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民营,可以带来多元化的创新,对我们国家整体的创新有帮助。”
同时,因为自身工作和爱好的关系,张双南不止一次谈到过他对《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的看法。当凤凰网科技问到未来是否会参与到科幻电影的制作当中时,张双南笑道并没有时间做这种工作,并透露到此前有科幻剧作曾找到他寻求合作。
“我自己当然是没有时间做这个事情,《流浪地球》电影我看了以后,就在朋友圈里面‘吐槽’了一下,当然主要是赞扬,我说它还有改进的余地。我们的领导说,张老师你不应该吐槽,人家当时请你的时候,你又不干,所以现在马后炮(不合适)。我想起来,(之前)他们没有跟我说是《流浪地球》,就说有一部科幻电影请您做科学顾问,我说哪有时间,所以大概今后可能很多年还是这个情况,不可能有时间去做。”
张双南进一步讲到为什么同为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很难吐槽,《流浪地球》比较好吐槽。“因为《星际穿越》有专业的科学顾问,是专业的物理学家,而且整个科学故事的逻辑不是编剧弄的,是顾问构思出来以后,编剧再根据他的科学逻辑把故事做出来,又跟导演打了很多次架,才使得这个电影变成这样。所以科幻电影要有高水平的学者花很多时间来弄,大概才能让一部电影不被吐槽。所以《流浪地球》也是很不容易的。”
此外,因为张双南在黑洞领域也有着较深的研究,也提到了此前黑洞照片出现后引起的各种舆论热议。不过,张双南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什么是黑洞,黑洞离我们有多远等问题。
“如果你投资放错地方,那个钱一直往里放,不出来任何东西,这叫金融黑洞。同样,天体的黑洞也是这个东西,任何东西掉进去就不出来。所以任何东西到附近都得掉进去,光线也会掉进去,那也出不了光,所以就有了又黑又深的洞。”
他强调,人类很幸运,因为地球附近没有黑洞。“如果以光速来旅行的话,也要好几千年,将来真的要移居的话,哪里没有黑洞,我们可以去到那个地方,黑洞相对来说,跟恒星相比还是少得多,所以要到黑洞去,也很不容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