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华为八名天才“少年”的高薪逻辑是什么?

07-28 IT文章

原标题:华为八名天才“少年”的高薪逻辑是什么?

作者:咔嚓

  • 来源:管理的常识、蓝血研究

  • 蓝血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通过后台向公众号申请

  • 2002年,华为遭遇行业的冬天,加之战略上错失小灵通和CDMA,又迟迟拿不到3G牌照,业绩首次出现下滑。

    2003年年初,一份《降薪倡议书》在华为内部从总监一级流传到员工手上。春节后,华为人力资源部收到总监以上干部申请书共454份,申请降薪10%,经审核,华为共批准了其中的362份。

    总监级以上干部自愿降薪,这类罕见情况,为什么发生在华为?

    华为八名天才“少年”的高薪逻辑是什么?

    在华为,员工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是奋斗,二是贡献。

    华为的价值分配也同样是以这两点为依据,一直不承认“茶壶里的饺子”,没有奋斗和贡献输出,不管你品德多高尚,学识多渊博,都是得不到承认的,虽然贡献有长期、短期之分,有直接、间接之分,但统一用责任结果来衡量,都应该是公平的。

    一句话,华为建立的是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和基于贡献的待遇体系。

    01

    薪酬与奖金

    根据华为公布的年报,近五年的薪酬统计如表所示。

    华为八名天才“少年”的高薪逻辑是什么?

    华为公司近五年的薪酬统计表

    目前华为的薪酬已基本达到世界级水准,比肩苹果、谷歌、Facebook等。在国内,华为因为员工薪酬高,一直被视为“别人家的公司”而声名远扬。

    有消息称,华为总裁办签发的最新电子邮件显示,华为对部分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年薪为100万~200万元不等。

    邮件表示,华为要用顶级的挑战和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渐增加,调整队伍作战能力结构。

    华为八名天才“少年”的高薪逻辑是什么?

    华为之所以很愿意与员工进行利益分享,主要源于任正非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中说:

    我们兄妹七个,加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开支很大,每个学期每人交2~3元的学费,到交费时,妈妈每次都发愁。

    与勉强可以用工资来解决基本生活的家庭相比,我家的困难就更大。我经常看到妈妈月底就到处向人借3~5元钱度饥荒,而且常常走了几家都未必借到。

    直到高中毕业我没有穿过衬衣,有同学看到很热的天,我穿着厚厚的外衣,说让我向妈妈要一件衬衣,我不敢,因为我知道做不到。

    我上大学时妈妈一次送我两件衬衣,我真想哭,因为,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我家当时是2~3人合用一条被盖,而且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上大学我要拿走一条被子,就更困难了,因为那时还实行布票、棉花票管制,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

    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伴我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这次在昆明散步时,也谈到了那时的艰难。

    早在1959~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也由于三年的自然灾害,国家陷入了经济困难。那时我正好在念高中,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天天都是饥肠辘辘,无心读书,我高二还补考了。

    我在初中时人家把我作为因材施教的典型,而高中却补考。我青少年时期并无远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后来饿得多了,方法也多了一些,上山采一些红刺果(就是我们绿化用的那种),把蕨菜根磨成浆,青冈子(青冈树的种子)磨成粉代食。有时妹妹采几颗蓖麻籽炒一下当花生吃,一吃就拉肚子。

    后来又在山上荒地种了一些南瓜,以及发明了将美人蕉(一种花)的根煮熟吃的方法。刚开始吃美人蕉根时,怕中毒,妈妈只准每人尝一点。

    后来看大家没有事,胆子就大一些,每天晚上儿女围着火炉,等着母亲煮一大锅美人蕉的根或南瓜来充饥,家庭和和睦睦。

    那时,根本没有专用的厨房,而是卧室床前的地上,挖一个坑,做一个地炉,又做饭,又取暖,大家围在一起,吃南瓜,和和融融。

    父母的不自私,那时的处境可以明鉴。

    我那时14~15岁,是老大,其他一个比一个小,而且不懂事。他们完全可以偷偷地多吃一口,他们谁也没有这么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