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CEO:移动出行长跑刚开始,烧钱没前途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南京一度是网约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号称网约车“国家队”的T3出行的试水城市就挑选了一块“硬骨头”。
这个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参与打造的智慧出行平台,已经在南京上线。
T3出行CEO崔大勇在7月22日的品牌发布会上表示,T3出行从南京起步后,今年下半年还会相继进入南京、重庆、武汉、广州、杭州、天津六个城市,2020年将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在合规车辆投放上,T3出行在今年年底前将投放2万辆运营车辆,三年内达到30万辆,六年后力争超过百万辆。
在崔大勇看来,移动出行“没有上下半场之分,一场长跑才刚刚开始”。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美团相继以“聚合模式”上线打车业务,巨头滴滴不断扩大“朋友圈”,诸多车企纷纷选择入局,网约车赛道玩家众多,作为后来者的T3出行能够拼得一席之地吗?
背靠大树的T3出行
传统车企对移动出行领域的布局由来已久。2018年7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正式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确定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
拥有三大央企的加持后,今年3月,T3出行又拿到了腾讯、阿里、苏宁等多方企业的入股。据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一汽、东风和长安各出资16亿元,各占比16.39%;阿里、腾讯联合另外三家公司合计出资22.5亿元,占比23.06%;苏宁出资17亿元,出资比例为17.42%。
对于选择这几大股东的原因,T3出行CEO崔大勇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表示,移动出行是一个大事业,单靠某一两家主机厂去做还是有一定压力。要想做好的话,资本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除了三大央企的资本之外,我们在外部也找了很多有实力的大互联网公司来助力。”
对于挑选股东的标准,崔大勇提到了“赋能”一词。几大股东除了给予资金外,对T3出行的发展还给予了诸多扶持。
“我们在找资本的时候,并不是谁有钱就要谁的,除了能给资本助力外,更重要的还有赋能。比如像阿里和腾讯,他们在云服务、互联网流量、地图、支付平台等资源上对我们都有支持,在这些方面对我的助力作用是极其强的。”崔大勇解释称。
据AI财经社了解,目前T3出行在南京采用的车辆为长安新逸动。下一步,T3出行会在全国六座城市开城,东风、一汽的车型均会出现,目前主要以新能源车型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T3出行只能使用三大央企股东的车辆。崔大勇称,原则上三大车企的所有车型都在重点采购范围之内,但除了三家之外,T3出行还将通过整合多方优势核心资源,联合地方出租车、客运公司、汽车经销商等,推动出行供给侧改革,保障优质合规运力稳定供给。
“我们会尽量集中在一座城市的车型不超过三个品牌,我们希望打造更标准化,高度定制化的车型,保证客户的体验也会更好。”崔大勇表示。
目前一汽、东风、长安旗下也有自己的出行平台,崔大勇告诉AI财经社,未来这些平台也将接入T3出行APP上,T3出行也不排除入驻滴滴、高德等开放出行平台。
崔大勇表示,2019年整个出行市场的份额将超过3000亿元,未来可能突破5000亿元,甚至万亿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单独任何一家不可能做好。所以对于T3出行来说,我们不排斥任何有前景的合作。”
如何突出重围?
车企对网约车赛道的关注度与日俱增。2018年11月12日,上汽集团宣布进入网约车市场,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主打专车领域,首战放在上海,今年7月26日则宣布进入郑州,后续则将上线苏州。宝马也瞄上了中国网约车市场这块大蛋糕,2018年12月14日宝马独资的网约车公司在成都试运营。
进入2019年,车企并没有放慢拓展网约车业务的步伐。1月9日,江淮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在合肥上线,江淮汽车计划2019年内完成一万辆新能源车投放。广汽的如祺出行也在今年6月上线广州,将从粤港澳大湾区起步,逐步推向全国。
在崔大勇看来,布局移动出行业务对于车企而言是战略转型的必然。
主机厂商入局网约车,优势明显,既可以保证运营车辆自给,更能有效清存高库存。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挑战。去年滴滴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后,整个网约车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合规”“安全”成为关键词。网约车司机需同时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和车辆运输证才算“合规”。对这些“合规”运力的争夺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所有竞争者的所能争取的市场份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3177.html